top of page

TEACHING TRANSLATIONS

On this page you will find Chinese Mandarin translations, including both a transcription and an audio file, of Khenchen Tsewang Gyatso's teaching "Releasing Attachment to Prepare for the Bardo" (scroll down.) Directly below, you will find a Chinese Mandarin transcription of Khenpo Tenzin Norgay's teaching on "The Sutra of the Eleven Recognitions". Both were translated by the Palyul monk, Gonpo Tashi. TLC is very happy to offer these to the community. 

The film of this teaching by Khenpo Norgay Rinpoche will be available on this website in the future. Khenchen Tsewang Gyatso Rinpoche's teaching "Releasing Attachment to Prepare for the Bardo" is available below (scroll down.) Click here to access the film.

Thank you for making a $10.00 USD DONATION HERE for access to these teachings if you are able to, and our thanks to you for supporting TLC's activities.

Khenpo Norgay 2.jpg

The Sutra that Reveals the Eleven Recognitions (or Perceptions)

 

 

 

 

 

 

 

 

 

 

Taught Khenpo Tenzin Norgay Rinpoche 

translated by Gonpo Tashi

Taught for TLC on August 29, 2021

聖 教 十 一 想 經

 

這裡,我見到一些老朋友,也有一些新朋友。向你們大家說聲吉祥如意,我非常的高興能夠在這裡探討由釋迦牟尼佛所在他涅槃之前所開示的《聖教十一想經》,這是依據大乘經教開示的教法。同時感謝TLC(生命轉變照護中心)給我這個機會來宣說這個主題,我希望能夠對你們有一些幫助。

特別是你們這些來聽我開示的人,看起來好像都經歷過是很久以前都曾經歷過出生的痛苦。也許五、六十年前或七十年前都曾經經歷過出生的痛苦、同時也經歷到年老的痛苦。當你的膝蓋不再作用了,你有皺紋,你開始掉頭髮或者其他的, 這些都是年老的徵兆。因為依據教法,這些都是你要衰老的徵兆。同時也是告訴我們,死亡即將來臨,是一個警訊。這些並非是沒有來由的,沒有原因的。這並不是說死亡沒有給予我們警告。有許多不同程度的警告,告訴我們死亡即將來臨,當我們體驗到這些苦,年老的苦,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想到死亡,同時如何去面對和處理。

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死亡肯定是會來臨的,除非只有在一個條件下:例如你成就偉大的紅光身,如蓮師或貝瑪拉密札(無垢友)或者是其他大成就的上師。除此之外,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生、老之苦,同時還有病苦,我們許多的人都要經歷過。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每六個月要去看醫生,去抽血檢查是否正常?這些就是人類主要的四種痛苦,就是其中三種,我們在這一生只會經歷一次,就是出身生和死亡的痛苦,但是在這中間,我們必須會不斷的經歷到年老以及病苦,就好像宗薩欽哲仁波切所寫的名為《活著即是邁向死亡》的書。因此我們必須要記得,並且認出來準備我們的死亡。

你如何去處理死亡?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如何去面對它?從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所有的修持不管是前行法或大圓滿,不論是什麼樣的修持、教法、學習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為我們的最後一秒鐘做準備,為死亡做準備。在某些文化裡他們會隱藏有關於死亡的話題,這是不對的,死亡以不同的方式來臨,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作為一個佛法的修行者,我們應該要能夠正確的去處理它。

TLC他們非常好的發心以及計畫課程,讓我們能夠瞭解到這個死亡的關鍵點。為什麼它是一個關鍵呢?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說,它都是非常關鍵的,它就好像是高速公路的交流道出口,因為如果在死亡發生的那一刻,以不同的方法教法修持,例如你能夠記得這個經典所說的其中的一個要點或者是十一個要點,那麼你就能夠在這個交流道的出口處尋求一個好的出口,這個就是教法的目的。

為什麼要討論死亡?為什麼要去關注死亡?如果在死亡之後,如果一切都停止,那麼當然很好,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死亡。但是我們所應該擔心的是在死亡之後的問題。我想這個是比較重要,也就是我們要討論的。你應以一個非常專業的方式死去,在死亡之後,我們能夠以更專業的方式和更有效的方式來面對死亡。那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死亡,如果這一世死亡時,一切都終止了,那當然就沒有問題,如果是像蠟燭燃燒,當蠟燭熄滅之後,就終止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擔心。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此要去瞭解到在死亡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瞭解死亡並非終點,心識仍然會持續,那麼我們就應該要去準備和訓練心識在死亡之後如何延續下去?在死亡之後,如何能夠正確的延續下去?那麼您應該想想是什麼東西延續下去?

許多的哲學和宗教都相信死亡之後的生命,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宗教說道梵我或俗稱的靈魂 (ātman)從這一世到下一世,這個梵我在死亡之後不斷的相續下去。但是就佛教徒來說,如果梵我是永恆的,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業。有業就不可能永遠的持續下去[因為有業就表示有無常]。所以對佛教徒來說,如果我們不接受有一個[永恆的]梵我。在死亡後延續下去是我們的心,我們心相續會在死亡之後延續下去,那麼你如何確定死亡之後我們的心相續,並不是原子量子或是在我們腦子裡面的某個物質,我們如何能夠證明心識在死亡之後能夠延續下去?

佛教認為到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心識,它本身是一個因(根本或基礎),它不是由任何物質所創造出來的。因此,我們的心識,從一個角度上來說,它卻能夠創造物質,但是物質卻沒有辦法去創造心識,這個我們應該要好好仔細的去想一想。依據這個觀點,我們的心識會不斷地持續下去,現在我們的身體是寄宿的房子。而我們的心識是客人。寄宿的房子和客人因為業力的關係能夠共生,但是六、七十年,也許一百年之後,這個寄宿的房子和客人必須要分開,當分離發生的時候,心識能夠獨立的存在,不需要這個寄宿的房子—身體,不需要這個外在的身體。因此佛教提到有關三界,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是屬於欲界。投生在欲界中的眾生會有這個身體。在其他的狀況下,有一些眾生他如果投身到地獄道,並沒有一個真實的身體,而是一種意生身,而色界由於他們修習禪定的作用而投生到色界,沒有實際物質的身體,幾乎是像意生身一樣,他們能夠體驗到,外在的現象和外在的世界,他們可以創造出外在的世界,而安住在這種世界當中,這個 外在的現象和外在的世界是色界的眾生由心識所投射出來的。他們對於物質的現象仍然有一種執著。但是由於禪定的關係能夠抑制這種執著。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禪定超越了這個色界,而達到了無色界。修行者對於色界的這種執著也被淨除和調伏。我們的心識能夠存在在這三界當中,可以存在身體裡面,或者只是意生身,而是在無色界中甚至沒有這個身相的存在,只有這個心識、因為他們對於外在的身上沒有執著,經由禪定,他們值得這個禪定,那他們能夠遣除對於身相的執著。

因此通過這種解釋,你可以瞭解到我們的心識如何延續下去,完全決定在於心識的程度,這個是在講解聖教十一想經之前應該要瞭解的,也就是我們的心識是從這一世到另外一世不斷相續下去,直到你證悟為止。

那麼你可能會問:當你成為佛陀證悟的時候,那麼心識會去哪裡呢?這時候你的心識已轉化為智慧心,我們凡俗的心識已成為智慧心。這個智慧也仍然會永恆[的相續]下去。但是這是一種清靜的[相續],所有的業力煩惱,一切的惡業都被完全的清淨和斷除了,達到完全淨清淨的境界。而這種達到證悟的過程,首先作為一個凡夫,然後逐漸的在道地上面持續下去,從凡天的心識逐漸的到達佛陀的境界。做為一個佛法的修行者,去思考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瞭解到導致心識的主要成因即是心識本身,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來說明,就好像蘋果的種子,你想要吃蘋果,你就必須要種下蘋果的種子,或者想要得到橘子,就要種下橘子的種子。心識它是一個因,不依靠任何因緣條件。瞭解這個才有可能去思考去瞭解到心識會在死亡之後會持續的延續下去。

那麼你如何正確的讓這個心識延續下去?在死亡發生之後心識如何正確的延續,決定在於你在這一世中如何去訓練自己。我們用兩件事情來做比較:例如你去戰場,士兵必須要先經過在新兵訓練營裡接受訓練,變得有更好的戰鬥力,那麼你才能夠在戰場上有更好的表現。我常常說,同樣的,我們所做的任何修法包括前行法、大圓滿和本尊的修法,,這個就是新兵訓練營。

當你到達這條死亡的高速公路的交流道時,你如何有辦法去面對處理?你可以選擇你要的出口,你可以去處理面對死亡這個情況,這個就是修持的主要目的。從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做任何的修法就好像是搭一個計程車到另外一個世界一樣,我們想要正確的到達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例子就好像是急救小組。

我曾和一些人討論,像飛機上面的空務員或者是急救員,他們接受訓練時被教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驚慌。他們被訓練在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不要驚慌。這個好我們的修行是相似的,當死亡發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驚慌。就好像這些空服員一樣,當有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他們不會驚慌失措,他們被訓練不要驚慌,然後正確的去處理。同樣的,任何我們的修行都是訓練。當死亡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夠認出狀況,我們經過訓練能夠正確的處理,而不會而沒有任何的驚恐,這個就是所有修法的目的。

特別是在金剛乘裡,死亡被認為是一個機會。即使在那個時刻也能夠獲得證悟。但在這裡,我們並不討論這個部分的教法。死亡本身在《聖教十一想經》中也說到死亡是一個機會。有句說是這樣說的:每個人都想要去天堂,但是都不想要死。如果你能夠正確的死亡,你就可以利用死亡這個機會,就好像在世俗的社會裡,你可以經由正確的操作利用資本去創造更好的的資本。因此所有的這些修行訓練,就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

現在當我們有這個身體,我們有心識,有正念,能夠提起覺性。這個時候是我們能夠從事修行訓練的時刻,如果不在現在這個時刻來訓練自己,那麼當那時刻發生的時候,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要來憶念這部經當中所說的十一個重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西藏人說,死亡就是那個時刻,當你能夠運用任何你所學過的教法,不執著。如果你所學到的是慈悲,在那個時刻,你就能夠運用你所有的慈悲,這個就是這是聖教十一經當中所強調的其中一個要點。如何去面對死亡的那一刻。所以現在我們應該要學習如何的去面對死亡。

前一陣子,我的一位道友,他貝諾法王的一個學生,一個非常好的修行者圓寂了,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朋友,信中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是在信裡面說:做為一個修行者,如果你病了,那麼你應該要利用這個機會。如果你正在死亡,那麼你就應該要能夠正確的死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生病,你都應該要能夠去面對處理。你可以念誦許多修心(Lojong བློ་སྦྱོང་)的教法,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除執著。這能夠讓你去想到佛法,當你死亡的時候,讓它成為一個有用的條件。當死亡發生的時候,你能夠提起正念,你能夠做好準備,那麼就能夠正正確的到下一世,或者是證悟解脫。這完全依據你的心的程度,那個時刻,如果你能夠駕馭那個時刻,完全的掌控那個時刻,就能夠轉生到不同的道,較好較高的道。

總歸來說,我們要能夠瞭解修持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面對和處理死亡這件事。如此你可以到較好的,較高的道,而不會墮入到下三道。就好像堪千策旺嘉措仁波切所說的,從輪回中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又好像是GPS全球定位系統,要能夠盡可能的採取急轉彎。

這是一個主要的簡介,說明為什麼要宣講這個部經的原因,這個這部經是非常短的一部經,題屬於大乘的教法。基本上,這部《聖教十一想經》含攝了四法印的教法:

諸法無我,諸行無常,

諸漏是苦,涅槃寂靜。

 

所有佛經所說的都應該含攝在四法印中,一切都是業力和煩惱的結果,也就是苦,這是我們應該要改變的。為什麼說輪回中有許多的苦?因為輪回中每一個事物都非永久的,都需要細心維護才能保持下去,而輪回卻是一個比你的公寓還要大的現象去維持。

不論你現在所感受到的痛苦,苦苦—這種非常明顯的痛苦,或者是壞苦—這種痛苦並不一定是當下的苦,但是它經過持續的累積會在任何時刻轉變為苦。例如屋間的溫度空調,如果冷就可以提高溫度。但是當你感覺到舒服一段時間之後,你又要把溫度調低。這個表示在任何時刻,你感覺到舒服的那個時刻,也表示它開始會改變。原本是舒服的,但同時不舒服的感覺,也開始在累積。

就像這樣,所有這些細微的痛苦,你所體驗到的有時候是喜悅的那一刻,但是它有可能逐漸轉變為苦。死亡也是一種苦,當我們觀察苦時,我們是否能夠去處理它?例如你有頭痛時,你尋求止痛藥。如果你認出有一個痛苦,你就會去尋求一個可以解決方法,然後你會知道要做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因此提到苦是非常重要的,宣說苦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佛所說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們[眾生]有問題,開示了苦諦。他說到你們[眾生]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你在混亂當中,但是你不知道,有時候你沒有感覺到這些病苦,認為沒有問題,但是當你去看醫生,他用X光照相後說你有這個問題和那個問題。但是你並沒有感覺到。因此許多的苦你並不瞭解,並不知道,並沒有感覺到。所以我常說,有人問我身體好嗎?堪布你好嗎?我都微笑的問答說:這個你要去問我的醫師才知道。

無論如何去瞭解某個程度的苦是關鍵,在修持佛法當中它是一個關鍵。這就是為什麼宗薩欽哲仁波切有一本書叫做《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為了要瞭解到了某一些情況發生時,能夠去面對處理,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為你可以找出解決的辦法。如果你沒有看到問題,那麼你就沒有辦法找出解決的辦法。

因此,在這裡我們見到問題—死亡,死亡是一個問題,那麼有是否有一個解決的辦法能夠逃離死亡?你如果看出這個問題,只有大圓滿能夠脫離死亡,不然的話,你就有生,就會有死,你沒有辦法逃出這個循環。既然沒有辦法逃出,那麼TLC以及佛法在做什麼事情?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這些教法主要是教導在死亡發生的時候,能夠正確的去面對處理,然後到達下一世,在一世結束之後,一世一世逐漸的訓綀如何面對處理死亡,那麼最後當你得到證悟的那個時候,不用再面對處理死亡,也不用解決方法。因為證悟是超越輪迴,也就是超越了生與死,當你能夠超越生死,這就是證悟。現在,我們沒有能夠立刻的解決死亡的方法,但是你不斷的修持,也許在這一世,你沒有辦法處理解決這一次的死亡,斷除這一生的死亡,你死了然後再回來,成為一個較好的人,有一個較好的機會去修法,那麼給予你另外一個機會。當你再轉世回來,每一次再回來的時候比前一次更好,不斷的修行,那麼最後你成為佛,就能夠完全的斷除死與生。這是我們都希望的,我們所期望的。但是要做到這一步是沒有捷徑的。特別是在顯宗大乘當中這是沒有捷徑的,你必須要經過訓練。但在密宗或金剛乘當中,是有捷徑的,但必須具足許多的條件,它提供了許多[證悟解脫]的出口。

那麼接著我們要開始宣講《聖教十一想經》,這個經的題名為《聖教十一想經》。梵文譯音為:阿梨耶桑佳那唉嘎打夏尼得薩修多羅。藏文譯音為:帕巴度謝久記滇貝豆。

梵文的「阿梨耶」是聖者或殊勝的意思,藏文音譯為「帕巴」,為什麼稱為聖者呢?因為經的內容是珍貴的,尊聖的。為什麼說是尊聖的,是因為經的內容是在說明如何如何超越我們一般凡俗的觀念、想法和習氣,經中的內容超越凡俗普通的文字,因此稱為「阿梨耶」--尊聖的,表示它並不是凡俗的。

因為此經並不是教導你一般凡俗的事情,一般凡俗的內容會提升你的傲慢,教導你要保護自己,你必須要和他人競爭,你必須要這樣做才能夠讓你自己更偉大,這個是一般在學校裡所教的。很久以前,我和一位朋友在談話的時候,她告訴我:你知道佛法裡所教導的完全與我們在一般學校和大學裡面所學的完全不同嗎?這就是為什麼這部經稱為尊聖的意思,在經典當中所教導的是完全與世間世俗所告訴你的不同,這就是殊勝的意思。

梵文「佳那」或藏文「度謝」是概念或想法,佛法說一切唯心造。因此這部教導我們以什麼樣的觀念去想去認知。這裡指的是這個想法是尊聖的,這部經教導你去想去認知真理實相,所以是聖教。因為凡俗的心被扭曲,我們有錯誤的資訊,我們有錯誤的習氣,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但是在這裡以殊勝的方式去想去思維,特別是在死亡的時候,我之前說過,它能夠帶領你到一個更好的下一世。

梵文「唉嘎打夏」是十一,經典裡面說你應該要以真正的方式,殊勝的方式來思維。佛陀總結為十一個重點關鍵。

梵文「尼得薩」是教法或開示,「修多羅」是經,藏文音譯「豆」。教法分為經部和續部兩類,這部教法是屬於經部。

我不太清楚梵文是如何定義「經」這個字,藏文「經」的定義是重點精要。當然佛法浩瀚,有千百萬部經典,「經」所要給予的是非常精練的重點,當你能夠瞭解到這個主要的部分,你就能夠了解和體驗到整個教法,因此你不需要經過許多解釋說明。當你說到實相,它是無窮盡的,是無法言詮的,是超越文字的。因此要寫這些書

在藏文的甘珠爾經,有一百零八部,三十二函,是非常龐大的著作。但和無法言詮的的真理相比,它就好像是一個點。

在佛教裡,不管是小乘和大乘,「經」的意義有特別的定義,指的是佛親口所說的教法。除此之外,還有「論」,是由佛的追隨者所寫釋論。佛的教言有三種方式:一是佛親口所說,如今天所開示的這部經。二是經由佛所承許的教言,等同佛親口所說。例如《心經》是舍利弗和觀音菩薩之間的問答,佛陀只是在旁邊禪定,甚至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安住在甚深的禪定當中,而他這兩個弟子在討論空性,然後當他出定的時候,他說這是正確的,如果我要開示的話,就會跟你們討論的一模一樣。這種經由弟子問答的方式,有時候只是一個菩薩,最後佛陀說如是,如他所說。這個是由佛所承許的「經」。三是由佛陀加持的所開演的「經」,我不太記得《妙法蓮花經》是否是屬於這一類的,總而言之,此類「經」是經由佛以禪定加持他的弟子說出教法。這部經是有佛在涅槃前親口所說的教法。

 

頂禮三寶!

 

第一個句子是由西藏譯師所加上去的,在翻譯之前頂禮佛法僧三寶。從這個句子可以看得出這部經是比較久遠以前譯成藏文的,早在西藏標準化翻譯的格式之前翻譯的。舊時西藏規範如何翻譯的規定是屬於律藏,則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是經藏,則頂禮諸佛菩薩。如果是論藏,則頂禮文殊菩薩。在這裡只有說到禮讚三寶。

教法開始之前很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記得你的上師,憶念佛法僧三寶,在你在從事任何事情之前,憶念他們,那麼你就會得到他們的加持,因為三寶的加持,任何你所從事的事情都會具有利益,能夠成就成功。同時當你這樣去禮讚,也能夠累積福德。如果你累積福德,那麼你的祈願,你的事業也能夠成就成功。如果你沒有福德,那麼你就不能圓滿你的期望,你的努力。

那在這部開始之前,會先有一個開場白或序言。佛說在開經講偈之前,首先必須包括講經時間和處所,因此在任何經最前面,然後總結,


如是我聞,一時,

 

在某一時,我如此聽聞。

我常說這個是佛教對於時間的認知,從前我聽過我的老師這樣說,這個不是西方人的概念。在西方世界,你需要確定的年代、日期和時間。但是在佛教裡所有的經典都是記載「如是我聞,一時」,沒有一個特別的特定的時間,這個就是佛教如何去?這樣兩個方式都有它的優點。我不知道在西方的聖經或者是其他的宗教裡面是如何記載時間,但是基本上來說,是讓我們一個感受這個是佛真實所說的,在某一個時刻所說的。那麼在哪個地點所說的呢?不管是在西方,或者是在東方,記載地點的方式是都一樣的。


出有壞薄伽梵於拘奢那揭羅城畔娑羅雙樹園,即入般涅槃。

 

佛陀於拘奢那揭羅城坐在兩株娑羅的大樹下,準備要給他最後的教言。

出有壞薄伽梵是佛陀的名號。拘奢那揭羅城是位在現今的尼泊爾境內。在這個城內有一個園林,其中有兩株名為娑羅的大樹。佛陀坐在這個地點安住即將圓寂。相較於那個時代佛法的修行方式與現今西藏不一樣,和今天的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佛法修行的方式較為相似,除了寺廟等建築。在經典裡沒有寺廟等建築,總是說佛陀在某個園林中,安住在樹下,像個原始人一般。如是你是遵從佛教的基本教義,你應要放棄你所有的東西,房子,然後住在園林裡面,在大自然中,住在樹下。如果你是出家人,肚子餓時候,出去敲門然後乞食,一天一食,這個是修行者在佛陀住世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像現在有這個亮麗的法袍,甚至有這個漂亮的法座,像我這樣放了很好看的綢緞的座椅,讓自己看起來很偉大的樣子,這個事實上修行不應該是這樣的。佛法的修行,有時候我的Youtube上跨宗教之間的學者交流,探討基本教義派如何成為段章取義宗教的典籍而成為暴力份子,而當中提到如果你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派,那你應該住在園林森林裡面。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這個是佛陀住世時的修行方式。這個修行方式經過了時代的改變,但即使是外在的改變,但是觀念是不應該改變的,我們之後會討論「放下」這個觀點。

在我們的心要口訣當中說到國王執著於他的黃金寶座,但是什麼都沒有只有枴杖的乞蓋,如果他認為他的枴杖是世界上最好的,那麼,這也是一種執著。無論你如何的去修持,重點是不要去執著外在的事物。

同時也有一個諺語說,做一個佛教徒,你要能夠在任何的狀況下生活,如果有人對你像國王一樣,給你大的宴會,你也要能夠參加並且活的像一個國王。如果你沒有,被貶低如流浪漢,你也能夠自在的生活。這是一個關鍵點,而非成為一個佛教基本教義者,[無法持續下去]最後放棄佛法。

 

時,告比丘眾:諸比丘,命終時應令十一種想分明現前,

 

佛將入涅槃並給予以比丘為主要的聞法者開示。那我們現在看。也許會認為說,比丘尼被排除在外。一方面來說,其實也很好,比丘、比丘尼,如果你不是比丘尼,你會想說,在家眾被排除在外。這裡只提到比丘,也許他是主要的聞法者。在其他的經典中有些提到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
但是無論如何在這個教法傳下的時候有兩種可能性:一個可能性是比丘被提及,但是暗示其他的三眾也在場。另外一個可能性是了解是當這個教法給予的時刻,只有具全戒的比丘眾圍繞著佛陀。

佛陀對所有的比丘說道,日命終時應該專注與十一種憶念。你在這個時刻應該全心全意的專注在哪十一種憶念,這十一想應該完全的充滿你的心中。那麼你也許會想是哪十一種憶念呢?否要想全部的十一個要點,還是其中一點就有就已經足夠了?

我認為其中一點就夠了,因為在你死亡的那一刻你只有一個心,那你就只想一個重點即可,你沒有辦法想到其他的事。這裡佛陀給你是十一個選擇讓你去選。現在你應該訓練你自己準備死亡,你可以用這十一點去訓練。但是我們有時候有自己喜好,不喜歡的,有的人喜歡只想無常,那麼死亡的那一刻就可以只想無常,全心全意的,一心專一的來想無常,然後安住當下。是有的人喜歡想慈悲,那麼你在那一刻就想慈悲。所以我認為這十一個重點是為了要訓練我們自己,而當你在運用的時候,在死亡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


云何為十一?

 

你也許會問是哪十一點?如何去選擇這十一點呢?我認為你依據順序選擇第一個,你先試著把第一個做到最好,然後你有哪個比較熟悉的,在死亡的時候繼續地去憶念。


應明現: 一, 不執此生想;

 

那麼第一想是不執著此生的現象。

在死亡的時候,你在床上,但是你仍然關注你會留下的東西,包括了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所有物,你的銀行存款,誰會用你的銀行存款。在那一刻[做任何事都]已經太晚了,去處理你的財產,對你的家人執著,,即使你想留下來和你的朋友家人在一起,永遠快樂的生活下去,你完全沒有選擇,但是你仍然執著的想要和你的朋友家人在一起,仍然想要去處理地產,仍然有強烈的欲望。這表示你沒有採取急轉彎,仍然想留在輪迴中,你並沒有放下自我。這樣說吧,如果您能夠再來輪迴和你的朋友家人在一起,如果你非常幸運的能夠投身在同樣的地區,你的家人不會認出你,因為你已經成為另外一個人,而你所有的地產財務都已經合法的轉讓給他人繼承。這時你說這是我過去世非常努力得到的,你們要還給我,沒有人會理你。因此,即使你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再投身在原來的處所,你的家人朋友不會認出你,你也沒有合法的繼承權,那麼為什麼要再來輪迴呢?

因此,在最後的一刻你必須要放下一切世俗的東西,你要放下你的朋友,你的家庭,你的財務,特別是在最後一刻,你沒有其他的選擇去執著,也沒有任何的能力,沒有自由和他們在一起,即使你想要在那裡,但是死亡會把你從家人朋友那裡帶走,留下妳所有的財物,因此沒有理由要去執著這些事物,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佛法都是在說放下,因為執著導致輪迴,導致痛苦,所以這裡也說你要放下此生,我們修法的目的就是要放棄此生。在那一刻,你首要的目標是放下你的朋友家人。所以你現在應該要訓練去放下他們,放下你的家人朋友,你的財物。

如果你放下,你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獲得自由,從執著於家人朋友當中獲得解脫。你應該瞭解到這不是失去損失而是獲得,不執著而放下是獲得自由。即使我們想到的心不執著任何的事物,就能如同蝴蝶一樣在天空翱翔,從這個花朵到另外一個花朵吸取花蜜。你就好像在月亮當中沒有重力,沒有執著的重力,一旦你有執著的重力,那你就會在永遠的停留在輪迴當中。因此要放下對於輪迴的執著,進入涅槃,進入自由。這那一刻,你可以去衡量你得到什麼?你獲得什麼?你失去什麼?在商業上會權衡那個情況下會獲得更多,損失較少,你就會選擇那個目標。因此在這十一點當中,最重要一開始說到要放下對於此生的執著。

這個很容易說的,但卻是非常困難能做到。為什麼如此?我常常說因為我們對於執著輪回太過執著,如果你太執著於輪迴,你一開始並不知道你沉迷於輪迴,你覺得在輪回中有一個快樂的時光。相似於毒品,一開始你覺得很舒服,因此必須要去瞭解到這種沉迷於毒品這種習氣,對於你來說是不健康的。同樣的,沉迷於輪迴對於你的下一世來說是不健康的,在死亡之後,是不健康的。我之前說即使你能夠幸運的在投身回來,沒有人會認得你,那麼為什麼要回來呢?

因此,從放下不執著當中的所獲得的是珍貴的,其實現在如果仔細想想,放下一切對你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解脫。但是有的人認為這個是很無聊的,因為我沒有朋友家人,但是並非如此,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層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放下執著,放下對此世的執著。

薩迦派的祖師提到四種執著中的第一個執著: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

如果你執著於此生的名聲娛樂,你就不是修行者。你應該要放下對於此生的執著,我們應該要如此去訓練自己。

另外一個例子是如果你握著火,在你的手中握有這個火會導致痛苦,但是如果你不放下手中的這個火炬,你的手會被燒傷。所以你要放下這個火炬,那麼你可以保持手的安全。同樣的,在死亡的最後一刻,首先看清楚沒有必要去執著,其實你執著你也沒有辦法享受它,你沒有辦法再回來,你沒有辦法持續相聚,因為現象本來就是如此,有聚必有散,沒有任何一刻相聚最終是不分離的,而所聚集的東西沒有一個是永遠不會耗盡的,在高位處也沒有永恆不墮落,有生必有死。當你死亡,你能夠放下一切你的朋友家人,對於此身的執著,而向前走到下一世,那你就有較好的選擇,較好的投生,較好的心相續,依據你的修行穩固的多寡而能夠放下,這個是非常關鍵的要點。

上次我講授投生到淨土的四個因,讓我想到如果現在阿彌陀佛告訴我:我們去淨土吧。那麼我會說我不想去,我仍然想在輪迴當中,因為我還有一些沒做完的事情,我還有一些沒有完成的計畫。我常開現笑說我在等iPhone 13 問世,再給我一點時間讓我用iPhone 13幾天,然後我會跟著你到淨土去。就像這樣,我們也許都會遇到有這樣相同的境況,即使佛陀現前要把你帶去淨土。

佛的慈悲是無所不在的,是無二元分別的,當一個人死亡,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諸佛絕對會來帶領你到好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沒有辦法?他們為什麼沒有辦法帶你到像淨土等高的地方是因為由於我們執著與輪迴,執著於此生。如果你仍然執著於此生,佛陀沒有辦法帶你脫離輪回。這就是為什麼執著是輪迴的命根和主腦。執著,它是如何摧毀你,它並不像瞋恨,讓你的體溫升高,讓你的血壓升高,讓你的臉變紅,你要跟別人抗爭辯論,並不是如此。執著是非常緩慢的佔據你。你當你發現到執著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它是非常狡猾的,它狡猾的侵入你,讓你在這個輪迴當中生根。,所以佛盡最大的努力告訴我們,教導我們,之後是我們的責任去做功課,試著減少我們的執著,當然要完全放下,執著是困難的,但是作為一個修行者,應該要試著減少我們的執著。

在一開始時,我說過如果你不放下此生,執著於觸塵 (感官的對境),那麼你會投生到欲界。你會非常容易的被六塵 (六根所緣的外境)的刺激所影響,如果你的心被這些外層所影響所散亂,那麼你的心就沒有辦法到達下一個階段,較好的階段。因此投生到欲界最主要的過患,讓我們根植於欲界主要的原因就是執著,所以這裡說到要放下。對於此生的執著,要如此去想放下執著。

有些人可以經有禪定的功夫放下對於六塵的執著,但是他們仍然對於內在的體驗執著,例如在禪定的時候會有內在的寂靜和樂受,如果您有這種執著,那麼你就會投身到色界。有三種不同的執著,最強烈的執著,是對於六塵有強烈的執著,那麼你就沒有可能投生到色界。經由你的禪定,你減少了這種執著,但是你對於內在的禪定的這種體驗樂受仍然有執著,這種執著會引領你投生到色界。同樣的在無色界,你連對於內在的這種寂靜和樂受的體驗也沒有執著,對於三摩地禪定所產生的覺受也沒有執著,但是你仍然有一種分別念,我有這種樂受的分別念,有一種認知心識是遍在如同虛空的分別念,雖然你沒有執著,但你的心識仍然有這樣的分別念,那麼你會投生到無色界,這個稱為輪迴的三界。做為佛教徒。我們的目的是要超越輪迴,超越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不是嗎?

如果這個是目的,那麼你就要放下所有的執著,特別是在死亡的那一刻對於此生的執著,想執著於此生是不合邏輯的,是沒有目的的。即使你想要執著於此生,你沒有辦法做到,你沒有自由去延長你的生命,或者如我之前所說,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夠放下,那麼這就是一種自由,特別是在死亡的那一刻要想放下對於此生的執著,我們最後的一個念頭要去替換以前所有的想法,不管過去的念頭是好壞無盡善惡無記,在那最後一刻,其實我們死亡就像是進入睡眠的那一刻,如果是善的,那麼你的睡眠會變得吉祥的,如果是惡的,那麼你的整個睡眠過程是不祥的,如果是無記的,那麼你整個睡眠的過程都是無記的。睡眠就好像是死亡一樣,你的根識完全的停止。

同樣的,死亡的時候,在那最後一刻鐘,最後的一個念頭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你下的下一世,在那一刻放下一切,放下對於此生,對於輪迴的執著,那麼你就不會被輪回的重力牽扯住,就好像在月球上,你有較小的重力,當你沒有這種重力被拉回輪回,你就會有較好的選擇,能夠以比較好的方式去選擇較高的道。

有許多的理由說明你現在所體驗到的痛苦,或者是在未來體驗到的痛苦,過去所體驗到的痛苦,這些都是由你的執著間接或是直接所創造的。所以放下執著在佛教當中是主要的修持。如何去做到在一點?這裡提到無常,想到一切的現象都是無常,即使你要保留現象,你也沒有辦法做到,所以最好是放下,在死亡的過程當中,絕對會對您有非常大的幫助。

執著是如何對我們造成影響,可以舉幾個例子。譬如說你買了一個新的車子,有一天,你的新車被刮傷,你覺得你感覺到痛苦,但是如果你以智力去分析,這個刮傷跟你身體手腳的神經完全不相連。這和當有人戳你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痛是不同的。而在新車上的刮痕,如果以智力去分析的話,沒有任何的理由導致你痛苦,但是你仍然感覺到痛苦。為什麼?是因為你的執著,你將你的覺受連接到這個車子,所以當車子有任何問題,你感受到痛苦,這種痛苦的神經,我們心識的神經,就是我們的執著。這就是為什麼要放下對三界、對輪迴和對此生的執著是修持的關鍵點,不管你是修持大乘或金剛乘,所有的教法都在提到放下。

 

二, 於一切眾生作慈愛想;
 

在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中,我們應該要願所有的眾生都具足快樂,也就是四無量心,慈愛所有的眾生。如果在最後一刻你有這種念頭,對於即使你以前都沒有做任何禪修,仍然能夠投生到較高的地方如欲界裡的梵天。

你也許你聽過這個故事,就是有一個母親和小孩遇到水災,小孩被水沖走,然後母親跳進水裡去拯救他的小孩,在那個時候,母親的心裡面只有想到我死了沒有關係,願我的小孩能夠被就拯救。而小孩也想,如果我死沒有關係,願我的母親能夠安全、但是他們兩位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全。母親只有想到小孩的安全,而小孩也只想到母親能夠安全,即使是這樣正面的念頭,對於他人的這種念頭,在最後一秒死亡的時候,這個主要的力量決定你下一世,因此他們兩位都生到欲界天。就像現在有人說「蝴蝶效應」,小小的事情在最後一刻中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所有總結前面二點的教法,首先了解事物的自性本來如是,無法改變,問是我們如何去見事物的自性,它可以是正確的認知,也可能是錯誤的認知,可以完全的錯誤。這部所要教導的是如何正確去想去認知現象的本性,它是無常的,無論你要如何硬把它湊在一起要它變成永恆的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就應該放下它,隨他去。雖然放下一切,但是你所獲得反而比放下的更多

第二是我們應該要去全心全意的事是對於一切的眾生做慈愛想,所有的眾生都能夠達到他們所希求的也就是快樂。沒有一個眾生希望痛苦,他們曾經在過去世做過我們的父母,對於此所有眾生做慈愛的念頭,安住在這種想法中,當死亡的時候,你的修行能夠被轉化住生的過程。


三, 徹底捨棄所執諸怨想;

 

有些人可能傷害我們身體,或者是情感上,也許是一個團體、一個種種族或者是國家,也許彼此傷害,那麼在[死亡]這個時候,應該要放下這些[怨念]。因為即使你仍然有這種怨念想要打擊你的敵人,但是你已經在床上準備死亡,你沒有辦法去打擊你的敵人,那時候你甚至連用瞋恨的眼神去敵視他的力量都沒有,你的力量已經完全耗盡了,即使你執著於怨恨想要傷害他,也沒有辦法以身體或者是語言來傷害他。

在《入行論》當中說到,他人[的惡行]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在煩惱的驅使下所做的,了解這種怨念沒有辦法對你帶來任何的利益,因此在這個時刻應該是完全的放下。不管過去身體、語言或心理上的傷害,應該要完全的放下,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你仍然有這種怨念,這是一種惡心,這種負面的心態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導致到投生到下三道。

 

四, 懺悔一切違犯戒律想;

 

戒律是你所接受的任何戒,做為一位佛教徒都接受了皈依戒,沒有一位佛教徒沒有接受皈依戒。這表示,我們要有一種精神道德上的戒律。此外,你們有些可能受了居士五戒。當你成爲出家僧尼,那麼你有出家戒。如果是具足戒的比丘,有兩百五十條戒,要全部持守是困難的,都可能在有意無意間違犯了戒律,違反了你的承諾。因此這時,你要全部發露懺悔。為什麼呢?因為你違犯了你的戒律,它會導至投身到下三道的果,那麼你如何去斷除這種結果?也許你是有意或無意, 也許是你因為不尊敬戒律而違反,也可能是因為失去了正念,也或者是你被煩惱所驅使而違反戒律,在這些情況下你都有可能違反戒律,特別是金剛乘的戒律,你都應該要懺悔。

懺悔的方法是許多經續裡所提到的懺悔四力: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和對治力。

依止力是懺悔所依的對象—三寶。

破惡力—懺悔,你必須是打從心底真誠的懺悔,而

必須要是從你的心底強烈而真誠的懺悔。

恢復力,你必須進行清淨的修持,[修密的行者]持誦百字明咒或其他的咒語,如果是顯宗經乘的行者,可以念誦一些懺悔文,如《三十五佛懺》。

對治力,發願再也不要造作,就好像你吃了毒藥,毒藥進到你的身體裡面,想要去除身體裡面的這些毒,想要盡可能的去除這些毒,如果你不懺悔,它的結果就是投生到下三道。

另外,你必須要能夠相信業力,相信業力在佛教的教法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說,如果你真正的相信業力,那麽我們每一位都會成爲很好的人,因為你知道任何你所做的錯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你必須要承受那個結果,你沒有辦法逃避。我常說這不像是闖紅燈,有時候你運氣不好被抓到,有時候沒有被抓到,有時候有攝影機照相,會寄給你罰單,上面寫著你的車牌號碼。但是業力的監視器永遠都是打開的。因此你知道如果你不懺悔,你就好承受痛苦。為什麼米勒日巴能夠一生就成就?是因為他相信業力,他相信他殺了那麼多人,經由他的咒術殺了許多的眾生,他覺得非常可怕而恐怖的事,他知道如果他不做一些事,那麼他會在地獄中長久的時間被火燒。因為他知道這個道理,他知道他沒辦法逃避業果,所以他修持佛法非常精進的修持佛法,最終能夠有偉大的成就。他一生當中能夠獲得證悟。為什麼呢?因為他從心底深信業力。

就我來說,我沒有太相信業力,從我的行為就可以得知,如果你真的相信業力,那麼就不可能做一些即使是很小的錯誤。就好像你知道火是熱的,沒有人會觸碰。但是,我們對於業力沒有像這樣的堅定的信念。所以相信業力然後懺悔,懺悔所違犯的戒律。


五, 真實持守一切戒律想;

 

你真實的想持守戒律,特別是別解脫戒,禁止傷害他人,為什麼你要持守?是為了要投身較高的到道,例如人道天道或修羅道,而能夠投身到上三道唯一的主因是戒律。

我們見到它的重要性和它的結果是經由持守戒律。這個決定在於你的能力,可以先受皈依戒,然後逐漸到具足的出家戒,發願並瞭解持守別解脫戒,當然還有菩薩戒和金剛乘的三昧耶戒等等。

我們再繼續談談戒律。這不是像普通人立下這個規定,如果你違反規定,你就損失,或者就是由一些政客所立的規定,你違反就變成罪犯。但是戒律,例如別解脫戒,是佛所制定的,例如不要殺生等等,為什麼?它是基於一個原則,也就是不傷害眾生。所有的別解脫戒和其他的戒律都是依據這個原則發展出來的。從皈依一直到具足比丘戒都是,這些完全在於你有多嚴肅地看待戒律而定,它的分界點在於你有沒有傷害他其他眾生的動機。

所謂的戒律是在保護我們沒有傷害他人的行為和傷害他人的動機,戒律如同是在這之上建造一個堅固的牆。

所以你可以接受居士五戒,或者是沙彌十戒,或者是全比丘戒,它主要的原因就是建造一個堅固的圍牆,在你的珍貴的房子旁邊建立堅固的圍牆,保護的就是這個不傷害他人的行為,即使連動機也不傷害他人,基於此理,我們有許多不同的戒律去禁止我們做這兩件事情。這個就是戒律,並不是因為你違反對佛的承諾,或者是某一個造物主的承諾,所以你違反了戒律,並非如此,試著去瞭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你會認戒律,而是好像某種法規或佛陀強迫我們去持守。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想要投生到上三道,特別是人道,能夠持續的修持佛法成就自他二利。


六, 於所犯大過亦作輕想;

 

關於這一點如果根據英文的譯本,我有一點不太確定它的含義,在我仔細的思考了一下它真正的含義後,如果拿第七點的「諸小善根作大想」來做對比的話就能夠比較容易了解。第六想正好與第七想相反,你知道你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那麼你承認你已經犯錯,但是不要深陷於這樣的念頭而無法自拔,而應去思考如何去懺悔。英文譯本用了「原諒、寬恕」(forgive)這個字,這個是我比較無法理解的。好像是在你做了壞事之後原諒寬恕自已。例如做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五無間罪,當然你已經做了並且懺悔,你知道你可以做某些修持去改正。例如你做了很可怕的事,你可以做一些事去減輕它。

簡言之,你知道你做錯了,但不要失去希望,即使你造作了粗重的惡業,不要失去你的希望,你仍然能夠做某些事[去改變它],而不是認為你做了粗大的惡業,但卻完全沒有辦法去改變它的結果。如果你非常精進的修持去清淨它,它能夠被改變。

英文的翻譯有一點點詭辯。以我的了解應該是,在你的一生當中做了某些可怕的惡業,而你正在死亡的病床上,想著過去做了許多可怕的事情,沒有任何事情可改變,沒有辦法懺悔,沒有辦法去清淨,不要如此去想。應該想能夠做一些事去改變而不用去擔心。在《普賢上師言教行》當中說到,惡業沒有任何的功德,唯一的一個功德就是如果你懺悔,那麼它能夠被清淨。所以惡業的自性是可以被清淨的,所以即使你做了某些粗大的惡業,但是它可以清淨,不要太過擔心,而不是認為它沒有辦法解決的,它能夠有辦法解決,因此不要太過擔心。

在許多佛教經典當中,並沒有提到有關於原諒你自己,只有提到懺悔。我不喜歡英文本中用的原諒、寬恕這個字眼,感覺好像有一個高高在上的老闆原諒你寬恕你,然後你變成清淨。 如果老闆不喜歡你,沒有寬恕你,那麼你就是罪犯,你就成了罪犯。


七, 諸小善根作大想;

 

在死的那個時刻想,即使我過去造了一個小小的善業,也可能帶來大的結果,這個善業會成為解脫和證悟的種子。

《普賢上師言教行》中有舉了一個例子:舍利弗想要教一個弟子佛法,因此用他的神通想知道這個人是否在過去世做了任何的善行?但是舍利弗沒有辦法見到任何的善行,因此他不能幫助他。但是當佛能夠看到更久遠生生世世比,舍利弗看的更遠,

佛陀看到他這位弟仍然有解脫的種子。因為他有某一世投生為一隻豬,他被豺狼追逐,因為怕失去生命奔跑而意外的繞著繞塔,牠並不是有意的繞塔,但即使如此也能夠產生功德,這樣無意間的繞塔只一個小小的善業,而這個善業卻成為了解脫的種子,帶來大的結果。因此即使是你所做的小善,在死亡的那一刻,你應該想它是非常大的善業和果報。

如果我們再回頭看第六想來做比較,就更能了解第六想的含義。雖然你做了非常大的惡業,並不是說你完全不能做任何事情去幫助改善惡業,應該不要沈溺於擔心,而應下功夫去清淨它。

這兩點與之前的五點都是在講業力,業力是不會失誤的,它會在這一世,或者是下一世與其他世成熟。業力會肯定在,不管是的大的惡業或者是小的善業,都會在某個時間成熟。業果也是不會失誤的,因此即使是你所累積的小善,應該隨喜它,應該知道到它的結果會是大的。任何你所做的大的惡業,業果也是不會失誤的,但並不是說你不能做什麼事,如果你能夠正確的去懺悔,惡業能夠被懺悔而被淨除,因此不要太過擔心,因為它可以經由懺悔淨除。

 

八, 無畏諸彼世間想;

 

這句英文的翻譯也是稍微詭辯的。字面的意思好像是在說不要懼怕六道輪回,這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邏輯道理。意思是說,不管你投生到哪裡,不要害怕,不管你是投生道地獄道也不要害怕,如果你投身到天道,當然沒有人會害怕,但是有些人會害怕,因為那裡仍然是在輪迴中。換個說法,即使你投生到輪迴當中,也不要害怕。你如果不更進一步解釋的話,似乎和我們的教法相違背,佛法教導我們要害怕輪迴,因為你害怕輪迴,所以修法超越你的恐懼,特別是投身到下三道的恐懼,你不想要去那裡。

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像是違背教理,因此要仔細的解說一下。

當我們說到不管是恐懼本身或希望,恐懼的本身不是一個健康的心態,如果你看住恐懼,例如害怕失去你對工作,這種心態本身不是正面的,恐懼投生到下三道的這種恐懼本身不是正面的心態,它會干擾你的心。但是有時候,我們說你必須要恐懼害怕下三道。為什麼看起來好像是相反的?我的解釋是,如果你保持這樣恐懼的心態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你用這種恐懼去看到它的危險,當你看到投生下三道的這個危險,那麼你應該做的事?你用這種恐懼運用對治方法,去做正確的時期,養成正確的習氣,不要恐懼你會投生到哪裡。

另外一個解釋是,不論你投生到哪裡,如果你能夠憶念三寶,如果你瞭解到佛法,那麼就有機會能夠持續在任何到六道當中修持佛法,雖然人道是最好的,但是在大乘經典當中說道,即使在地獄道當中,也有菩薩去那裡幫助眾生修持佛法解脫。
以這樣的了解,即使你投生到地獄道不要害怕,因為你不會永遠的待在那裡,地獄道也是無常的,不是永恆的,在地獄道當中,你耗盡你的業力,如果你能夠憶念三寶,你能夠提起正念淨行,則仍然有可能從這些道中解脫。

無論你投生到任何到,其實是投身到最低的地獄道,不要害怕,不要擔心,並不是說,你會永遠的一直困在那裡,你會有一個機會,菩薩會來到那裡幫助你,而你也能夠有機會修法改變這種情,你能夠將你自己從這些六道當中解脫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從大乘的觀點來解釋不需要去恐懼的原因是六道都是幻象,六道的自性都是空性,因此沒有必要去恐懼,因為他們並非單一獨立存在,而是你的心所投射出來的。

到第八想為至主要是在闡釋四法印中的「有漏皆苦」或「諸受(行)皆苦」,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提到輪回中一切的煩惱情緒都是痛苦,如何從痛苦當中解脫,是從放下執著、懺悔惡業,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因為見到苦的因,如果你不想要苦,那麼你就要斷除它的因。因此從第一點到第八點,主要是在針對說明世間的煩惱或者現象,它的本性是苦,是苦的因。

作為一個佛法的修行者要想到輪回的苦,這是我們的功課。因為佛在第一個教法當中說到你有麻煩,你有問題,你在受苦。他說這些並不是要讓我們沮喪。讓我們感覺很糟糕,這不是他的動機。他說這些教法是告訴弟子苦的真相,所以弟子能夠首先瞭解到他們的問題所在。一旦你能夠察覺到你有麻煩,那麼下一步就是如何斷除麻煩?

如果你只是被困在我很痛苦的念頭中,而不去試著去除痛苦,那麼教導苦不能夠為這個人帶來任何的利益,只會讓你感覺到沮喪並且失去希望,把我們丟在黑暗之中,因為真相是痛苦的。因此,佛陀教導了苦,他的努力的讓你瞭解到你有苦,認識苦是無常的,能夠做某些事情去滅除痛苦,因此教導了苦的實相。

在其他的教法中教導如何修持佛法,普賢上師言教行當中說到的學佛法的時候必須要有依止四想:應于自己作病人想,上師作醫生想,佛法作妙藥想,修持佛法作醫病想。

所以佛說你要視自己為病人,這裡的病人並不是指身體的病而是心理的病,心的過患指的是我們有扭曲的想法。我們有苦,但是我們卻認為是快樂的;我們有無常的現象,但我們卻認為是永恆的;[一切的現象]沒有自相,我們卻認為他是真實的;在輪迴當中沒有自由,我們卻認為的在輪迴當中是自由的。因為眾生都有這種扭曲而錯誤的念頭,依據佛教說法所有的眾生心理都有病,都應該要去復健治療中心。想到痛苦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個警訊,一旦你知道你有病,也許有病癥,或者是沒有病徵,而醫生告訴你生病了,那麼你有了這個警訊而問我是否應該要運動?我是否應該要吃健康食物?我是否應該吃藥?你就會問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瞭解你雖然有一個舒適的生活,但你往回看仍然有許多的問題。美國被認為在全世界中是生活最好的地方,但是即使在美國你也瞭解到有許多的問題,並不是像外國人所認為的美國是天堂,沒有任何的問題,並非如此。在我來這裡之前,我也是被這樣認為,但是我來了之後了解到,當然美國比其他的國家來說要好多了,但是仍然我們有自己的問題。因此,要能夠見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見到輪迴的問題。

這些要點主要說明這些問題沒有做正確的認知,如果能夠正確的認知便能阻止你遭受到痛苦。前面的八想,直接或間接的提到「諸受是苦」的這個法印。九到十一想則是說明其他三個法印。

 

九, 於一切和合有為法作無常想;

 

第九想是說明於一切因緣和合的有為法做無常想。無常比起空性要來得容易理解。以現代科學的幫助,我們能了解無論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看起來是如何的真實,似乎是永恆的,但並年如此,它有可能是粗相的無常或是細微的無常,包括了整個宇宙,在普賢上師言教行也說明一切都是無常,所有世界的現象分別有成住壞空四種階段。

包括科學說的「大爆炸」觀點(Big Bang),由這個緣起造成了整個世界,星星、月亮、太陽不斷的改變,總有一天會崩壞。如同羅馬帝國和其他帝國,中國過去的帝國、拜占庭帝国或大英帝國等等,最後終將滅亡。所有這些和和的事物都將崩解,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看起來好像是年輕是永恆的,你充滿活不覺得累,你認為你永遠不可能死亡。當你年老時,也許開始想我可能會死亡。即使是建築物,在普賢上師言教行當中提到在蓮師指導下,並且由偉大的藏王所建立的三耶寺,如果你看著三耶寺,你以為三耶寺似乎永遠都在那裡,但是在今天三耶寺已經不是原來的三耶寺了,它已重建了三、四次,有時候因為發生火災,有時候是人為的破,就像是過去的這些帝國等大型機構組織一樣崩壞。因為他們都是因緣和而組成的,因此不會永恆的存在。

如果你能夠瞭解所有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它就會給你一個預期[的想法],知道無常會發生,你就不會無常發生時把它看得太嚴重。如果你對無常沒有瞭解,當無常在你的生命當中發生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承受,你感覺到痛苦。如果你對無常不了解,

認為你會永遠快樂的活著,當事情不如你所預期的順利,你沒有辦法接受和承受。因此,你應該要接受事物本來如是的面貌,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是無常的,它會崩解。從歷史和我們個人的體驗都證明了這件事,沒有一件事是永恆的。
因此沒有任何的膠水可以把兩件事情永遠的結合在一起,也許一年兩年三年,但是經過一些時間,它一定會分開。所有和合的事物都是脆弱的,都會崩壞。因此你應該活在實相當中,而不是去拒絕它,也不需要去隱藏它,在這裡說明到說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在西藏所發生這些不幸的境遇,當西藏人失去了自主性,他們逃離家園,去到不熟悉的地方,特別是印度天氣非常的炎熱。但是有一件事是好的,除了一兩個有心理上的問題和沮喪,大部分的西藏人都能夠接受這種無常。他們試著適應所處之地,了解這是共業而能夠面對處理,藏人在這方面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好多了,對我來說這就是因為佛法的關係,因為所有的西藏人被教導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會改變,有時候改變是你喜歡的,有時候的改變是你不喜歡的。如果你被教導一切是無常的,你就能夠活在當下,接受一切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的,就像之前所說的,當無常發現的時候,你能夠以較好的狀態去面對它的問題。

前面所談的無常是屬於粗相的無常。這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所能夠見到的改變。當你持續的禪修無常,那麼你能夠去進一步觀察到細微的無常。細微的無常指的是在每一剎那都在發生,我的身體在改變,我的細胞的改變,製造新的細胞。包括建築物等等,所有這些事物都不斷的改變,沒有一刻不在改變。建築物裡的組成元素逐漸的變老舊改變,人變老,這些改變都不是立刻的效應。從我們出生時,我們就開始變老。從創造或現象存在的那一刻就開始在改變,因此無常在存在的那一刻便開始改變。所有這些細微的改變無法被禪修者體驗到,如果你能夠見到在每一秒鐘細微的改變,那麼你就沒有選擇,只有活在這個無常當中,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常常開玩笑,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生活在這個概念當中,了解一切和合的現象都是無常。那麼這些賣抗老化妝品公司,他們會沒有生意。也許在外表上讓大家看起來好像是年輕十年,但是我們身體的系統和細胞,它原本的構造就是要就是要崩壞的,沒有任何的產品可以阻止身體的細胞崩壞。最近我提到這些抗氧化物的產品,身體的氧化是必然的,而在過程中會產生副產品導致我們生病,讓我們變老,最後離開這個世間,離開這個身體。

基本上了解一切和合的事物,它是無常的,是不斷改變的,你只有活在這種無常的當下。我們現在的見地是認為一切是永恆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但是事物本質是無常的,因此我們要調整心態與真理相符,如果現象是無常的,我們就應調整心去符合無常的觀點。如果現象的本質是空性,我們就調整心去符合空性的觀點。這個即是解脫。如果現象是無常的,我們卻認為是永恆的,這就不是解脫,因為這是錯誤的觀念和扭曲的見地。

如果你能夠改所有的這些錯誤的概念,也就是提婆論師所說的解脫即是斷除一切邪見。因此調整我們的心去符合相對的真理即無常。沒有如烏雲般錯誤的觀念的遮障,把無常誤認為永恆,那麼我們就解脫了。所以這裡說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

我常說有兩個對治方式去對治我們的煩惱,從世俗諦上說即是無常,從勝義諦上來說是空性。這兩個見地是對治煩惱的方法,如果你能夠瞭解到一切和合的事物是無常的,活在當下,運用這個見地在日常生活當中,那麼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我們的煩惱,

我們由於錯誤的概念導致煩惱,誤見一切的事物為永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執著的原因,我們甚到不想丟掉我們的垃圾,因為我們認為是永恆的,是有用的,我想要保留它。但是如果你能逐漸的瞭解到一切是無常的,那麼你的心就能夠熟悉無常,能夠對治我們的煩惱,這是一個[對治煩惱]很重要的工具。


十, 於一切法作無我想;

 

這句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解釋,但是我現在以空性的觀點來做說明。所有的現象看起來是如此的真實,但是如果你去分析它的結構單元去解釋他們如何存在,不管是物質的或是心識,你都沒有辦法找出它的結構單元具有自相。你也許聽過許多次,將杯子分解到最小的微塵量子,即使是科學都想要找到物質最小的結構單元,但是都沒有辦法找到,他們用盡所有的科技做非常細微的分解,仍然沒有辦法找到。佛法只是簡單的說明無論你如何去分解微塵,你都能再分解出更小的微塵,你沒有辦法找到任何一個是真實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真實的結構單元來建造這整個世界,那麼一切都是幻象,都是我們的概念認為一切都是真實的。

上面所說的即是空性。空性就字面來說是指一切事物的本性並非我們所見到的。我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好像尊者達賴喇嘛與神經科學的專家會唔,這個專家指出百分之七十我們所見到的早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百分之三十是外來的。我不確定正確的數字,不過大概是如此。但是佛法認為我們所見的百分之百是我們[心識所投射出來的]。不管是物質的或是心理的,一切現象都無自相。所有的事情都是緣起法,只要有正確的因緣組合,花就能夠綻開,這個無需人出創造。如果沒有具足正確的因緣條件,即使是最有力量的神或世上最有力的人,也沒有辦法創造。一切現象都因緣起和合而成,乍看之下似乎都有自相,但是如果你去分析,他們卻沒有自相。

這個說明了第三法印「諸法無我」。

 

十一, 涅槃寂靜想。

 

最後這一個即是第四法印「涅槃寂靜」。

英文本的翻譯是不正確的,英文的翻譯裡面說死亡是涅槃寂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是太好了嗎?在藏文原文中並沒有死亡這個字,而是說超越痛苦,所以說涅槃是超越痛苦。所謂究竟的寂靜即是從所有的痛苦當中解脫出來,不論是粗大的或細微的痛苦。當所有的這些痛苦被斷除後,就稱為寂靜,就稱為解脫。

想要超越解脫,你就必須要先瞭解痛苦,從粗大的痛苦一直到細微的痛苦,當我們心識上這些細微的痛苦,完全被斷除後,就是究竟的寂靜。這時,你斷除了所有型態的痛苦,並不僅僅是死亡而已。也許英文翻譯者要將死亡這個主題相連結在一起。

當然在某些高階的教法當中說到死亡能引導到究竟的寂靜。但這裡如以四法印的觀點來看,則無法正確的說明。基本上,這裡說明想要斷除痛苦,我們的問題是痛苦。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有細微的希望和恐懼。當你無法斷除這種細微的心理活動,那麼就不可能有寂靜。如何能夠達到究竟的寂靜?就是去斷除這些痛苦以及痛苦的因,那麼你就能夠達到究竟的寂靜。

現在,我並不是想要歧視、不具有偏見或是靈修上的偏見,這裡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去年,我讀許多有關回教的書。他們提到許多對於真主的恐懼,我那時想如果當他們投生到回教的天堂時,是否仍然是否會害怕真主阿拉?如果還會害怕真主,那麼就有恐懼,如果有恐懼,就不是究竟的寂靜。就好像你的老闆在那裡,你有這種恐懼,阿拉也許會在任何時刻將我從天堂裡趕出去,因此我必須要小心祂。

佛教的解脫不是這樣,而是見到我執裡的我沒有任何的基礎,如果你能認出並且安住在此狀態,即從執我中解脫,那麼它本身就是一種解脫。基本上,總結來說第十一想是在說明第四法印「涅槃寂靜」。四法印中三個法印在這部經中被直接提出,而第一法印則是間接的提及。

 

薄伽梵說是已,眾比丘喜,大贊薄伽梵所說。薄伽梵遺教十一想經圓滿

佛陀說完此經後,所有的比丘都感到意樂,讚嘆佛陀的教法,這十一想是佛它最後的遺教。

我已盡力解說此經,這部經並沒有其他的釋論。無論如何,TLC做了很好的工作,雖然我不太清楚他們工作內容,但是我看了他們的網站,死亡在我們生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捩點。

因此我在一開始說,當死亡發生的時候如何去面對處理死亡,因為死亡的那一刻決定決定我們死亡後的下一步。面對死亡時能夠有多大的力量去面對處理,決定在於當你在活的時候修行有多少。舉個例子,在新兵訓練營中學習了多少,那麼你在戰場上成功就有多少。又例如是足球員有多少訓練,在球場上你就能有多少的成功。所有的修行和教法的學習,都是在為了在幫助我們在最後一刻提起正念。如此,死亡後,能夠對我們產生有利的因緣條件。

西藏有個諺語說道,死亡當下能夠證明你是多好的一個修行人。所以當你們死亡的時候,你必須要能夠證明你[的修行]有多好。

講說此經完畢。

An English-language transcription of Khenchen’s teaching "Releasing Attachmemt to Prepare for the Bardo" will be made available in the future.

Thank you for making a $10.00 USD DONATION HERE for access to this teaching if you are able to, and thanks for supporting TLC's activities.

Releasing Attachment to Prepare for the Bardo

 

 

 

 

 

 

 

 

with Khenchen Tsewang Gyatso Rinpoche

translated by Gonpo Tashi

Taught for TLC on January 31, 2021

Audio file

放下執著—為中陰階段做準備工作

 

今天所要開示的內容是放下執著,為中陰階段做準備。大部分的佛法的開示都取決於聞法的眾生, 不論是在同一個理解程度的眾生,或者是不同,也無論具有相同或不同信仰的聽眾。既然我們是以虛擬的視訊方式開始,而我也沒有淨觀的神通。因此無法知道你們在佛法上具有多少的訊息,所以我不知道我能給予多少你們心中所期待的教法。無論如何,既然你們都希望能聽聞到某些教法,我將盡最大的力量試著幫助你們。

佛陀說,我們真正需要調伏的是我們的心。在佛教當中,從小乘到最高階的教法,及金剛乘的阿底無上瑜伽,你們大部分的人也許聽過最重要,同時也最有力量的是我們的心。即使在大乘的唯識派也說:一切唯心造。在金剛乘裡也如此說道一切唯心造,但金剛乘更進一步的說:一切的現象是由清淨的心向外投射所產生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見地。沒有一個外在的現象是單一獨立存在,任何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見到所聽到的現象,本身都非俱生存在,包括了現代的科學等等。

這是第一個要點。

依據這個要點,我們的心可分為兩種,一個是輪迴的心,一個是心的本來面貌,也就是佛心(佛性)。眾生同時具有這兩個心,但壞消息是—眾生的輪迴心超越並且掌控著新的本來面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深陷輪迴的原因。所有我們心所投射出來的現象本身非真實存在,如果你去研讀整個大乘的教法包括了所有的釋論,例如龍樹菩薩、月稱菩薩或寂天菩薩所寫的這些釋論,當中說到了一切的現象都有如幻術一般,如同夢幻等等,並且用了八種幻象的譬喻。同樣的道理在金剛乘中也有提及,這個是我們必須要瞭解的。不論我們是要放下執著,或者是為中陰階段做準備。亦或者是在進入中陰後,都必須要了解到面對中陰的一切現象都不需要恐懼,因為一切的現象都是由心所投射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去訓練我們接近新的本人面貌,也就是佛性。

佛性並不是說我們是佛,而是說我們具有佛性,這個是依據大乘或經乘的見地。但在金剛乘特別是瑪哈瑜伽、阿努瑜珈和阿底瑜珈的續部都說,我們即是本尊是佛,這是我們首先要學習了解,並且不只是表面的解釋,同時要瞭解到其為實相。

當我們說到中陰,除了蓮師以及德達林巴所取出的中陰文百尊的修法儀軌。另外,還有許多中陰的解釋,大部分的人對於中陰的了解,僅止於它是生命中一種轉換的過程。但事實上,依據蓮師的教授,唯有當我們安住在本出的基也就是佛性,或者是心的真實自性當中的時候,當我們完全圓滿的安住在心性當中,本初的基或清淨的識當中,這個時候不是中陰。除此之外,任何時中,包括我們現在當我們入睡的時候,做夢的時候,這個是睡夢中陰。修法的時候,在止觀的禪定當中,這也是一種中陰。在死亡的過程當中也是中陰。在真正進入中陰之前會出現的法性中陰,死亡之後進入真正的中陰。這個時候開始,我們便會去尋找轉世的形體而投胎。

未知 現在在世間有許多的宗教、許多的信仰、文化以及傳統,但這些都無關緊要。實相和真理只有一個,就算大多數的人不相信有下一世,或者是佛教當中所解釋的中陰。但是在他們的信仰系統當中,仍然能夠發現與中陰相類似的觀念,只是他們的說法不同而已。

不管相信與否了解與否關鍵是我們死亡之後在中英所發生的包括了光明中陰或法性中陰指的是心的真實本性,如是顯現。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有機會當下認出其為自心本性的顯現。為什麼呢?因為死亡的過程當中,根植於貪嗔、癡、三毒的根本煩惱,以及八十種隨煩惱,在心識與身體分開的時候,這些煩惱障礙會暫時的止息。因此這個時候,你有可能認出心的光明,同時體驗到空性。之後有所謂的中陰文武百尊,也就是極靜尊和忿怒尊的顯現,不管你是否想信這些顯現,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到。一位大圓滿的祖師策列納措讓卓曾經說過,即使是微小的生物如螞蟻,也會經歷到佛性本淨的功德,佛性從未與我們分開過,不管你投身到天道。修羅道人道,即使是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當中,這個是實相真理。

內續中蓮師六種中陰教法是非常深奧獨特並且困難的教法,即使是學習佛法的人,有多少人能夠學習,相信信賴這種修行。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相信和信賴,包括虔誠心意以及修行,那麼就沒有辦法達成。我們面對種種的問題,無法認出法性中陰而錯過了能夠在剎那間獲得證悟的黃金時刻和機緣。為什麼呢?雖然是實相真理,但是我們卻錯過了這個機會,這個就必須要回到第一個中陰,也就是「生處中陰」,當我們活著的現在所處的這個階段,我們必須在身處中英的時間中為法性中因來做準備,如果沒有正確的準備,當我們活著的時候,特別是生而為人的時候。

我們聽到珍貴的人身,我們有這些殊勝的機緣,能夠遇到這麼多偉大的具德上師,又能夠接受到殊勝的教法,包括了大圓滿的教法,能夠去思惟修行。有了這些正面的機緣,但是我們卻是如此容易地錯過這個機緣而散亂、怠惰,無法訓練自己專一而正確的修行。因為看看我們輪迴的心,每一位眾生的心看看我們自己有多少的分別妄念,不必要的這些批判,我們無法知道別人是否獲得證悟,但是我們卻總是不斷地去批評他人。我們的心因此而被遮蔽,遮蔽了實相真理和我們真實的自性,也就是佛性。我們遮蔽並且污染了這個佛性。我們就不可能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當中。許多人沒有善業福德能夠接受這些教法,甚至對於認為這個教法也許是真實的,對教法有興趣有意義的這種念頭都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不相信從小乘到大圓滿當中所說的因果業力法則。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機緣,卻不能夠了解到教法真實的涵義?因為我們輪迴的心所生起的種種妄念煩惱,周而復始。不只是這一世,從無始以來,所有的眾生輪迴累積業力。過去生當中的習氣包括了聽聞到佛法業力、學習這些教法,有些甚至聽到完全相反的道理而從未培養過對於因果業力的理解。

我們的心被種種訊息洗腦,我們完全被輪迴中的俗事所干擾而散亂,這些一點意義都沒有。在此世輪迴心所做的一切沒有一件是好事。即使成爲世界上最有名最有錢的人,最偉大的哲學家,或者是科學家,一旦死亡發生的時刻,完全沒有如何面對死亡的線索。你無法用任何的科技,iPhone或電腦傳簡訊給神佛或朋友,再有錢的人也無法用金錢交換,或者是賄絡死亡。即使有成千上百的追隨者,你也只能孤伶伶地死去。這個時刻,沒有一件任何的事物可以利益你幫助你,這個是實相真理。

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父母、祖父母、親屬、朋友的死亡,包括了我們的上師。當他們去世的時候,心識都是單獨一人離去,此時最大的不同在於生前是否遵循因果業力法則是否曾經有研讀學習接受,並且正確的修行,是否了解到佛性本尊儀軌的修持,包括了自心本性的教法,以及你生前是否仁慈慈悲或者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濫用自己的權力懲罰他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任何一剎那時間所做的行為都必須面對因果業力的法則。可以這麼說,這個是國際上通用的法則。因果業力是非常嚴苛直接,而且百分之百沒有辦法改變的,這個是實相。這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因果業力來為中陰做準備,這個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我們必須要學習因果業力法則包括他的釋論等,在前行教法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有關因果業力法則的教法。如果我們非常純淨嚴格,而且正確的追尋因果業力的法則,我們就不用擔心死亡的發生,我們也不用擔心進入中陰的時刻,更不用擔心恐懼任何事情。當我們沒有遵循因果業力,那麽我們就會擔心害怕、恐懼。

所以為中陰做準備的第一件事情,也就是在我們現在還活著的時候。在這個身處中英的時刻。不論是誰,重要的是學習因果業力的法則。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不在乎也不相信什麼是因果業力法則,但是他的行為仍然非常的和善,從不傷害別人,也不製造任何的問題,做他們分內的工作,與家人快樂和諧的生活,這個當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做的是正確的事。不管他們是否了解或相信因果業力法則,他們做正確的行為就會有正確的結果—快樂,在一天結束之後,也會有比較少的恐懼。

無論如何依據因果業力的法則來訓練我們的心,如何在這主要的三毒上面下功夫

無明是障礙的國王,是障礙之主,而貪念或瞋恨是他的大臣,進而產生執著或厭離的心態,之後因為煩惱產生身體和語言上的行為,這個就是業,因而產生它的果。

在有情眾生的教法裡的十二因緣法當中說到第一支就是無明,如果你去看十二因緣圖的話,你會看到圖中有一位盲人,這個就代表我們,只要我們無法淨除無明,我們就會像一個盲人一樣,我們以為我們有眼睛、耳朵等等,但背後所隱藏的業力,我們一點都不了解,就像在光天化日之下,卻行走在黑暗中的盲人一樣。眾生就是如此。

為了要清除這個無名的黑暗,我們所需要的是直接的對峙返也就是般若智慧。在所有的教法當中提到的這個般若智慧,就是為了要見到一切現象僅僅是一種幻象,是心的投射,除此之外,沒有一個現象是本俱真實存在的,但因為無明的黑暗認為客體現象的存在是真實本俱的而執著,並且貪戀它,以盲瞎的方式製造了其他的業。如果我們有般若智慧了知到一切的本性是空,如同龍樹菩薩、月稱菩薩以及西藏的大師龍欽巴寫的這些釋論的教法,都是為了教導我們能夠看清一切的現象如同幻相一般,它的本質是空性,沒有一個現象是真實本俱存在的。他們寫下了許多部的大論,以種種的方式譬喻邏輯來解釋這個真理。

有一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一切的現象,如同夢幻一般。譬如,當我們在 睡覺的時候有夢境出現,有時我們有非常好非常快樂的夢。有時候有一些可怕的夢。我不太清楚畜生道的眾生是否有夢,但人在這一生當中,一定會有某些夢出現。在做夢的時候,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不管是多麼可怕的夢,或是非常愉快的夢。但是一旦你醒來,夢中一切的景象從來沒有發生過,而只是你心識的投射而已,心投射出你自己在夢境當中,心投射出所有的山水風景,心也投射出在夢境當中的這些人物,包括了晚宴等等這些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心識的投射,沒有一件事是真實存在的。

一旦你從夢中醒來說,我有很好的夢的時候,實際上沒有一件事情發生過從來沒有發生過,完全如同月稱菩薩所說的無生,從未存在過。同樣地,一旦我們從無名的黑暗當中以般若智慧覺醒過來,這整個現象從未發生過,從未存在過,也從來找不到。這個就是在這一生當中,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要修的,下一步,也就是藉由了解空性獲得般若智慧。這個就是我們要去準備的、要去學習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去練習去修。如果有足夠的修行,那麼在此生中能夠得到對現象的本質,產生直觀的能力,也就是能夠直接體驗到空信,或是直接體驗到新的真實本性。如果有了這種了解,你幾乎可以說百分之六十、五十接近證悟了,你已經超脫了輪迴的心,你得到了般若智慧


一旦你有了般若智慧,那麼你就掌控了輪迴的心、佛性,或者是證悟的,新成爲更有力量的,能夠控制輪迴的心,能夠放下一切,並且從執著無明我執的障礙中完全釋放出來,你得到般若智慧,這個就是最上等的準備工作。但是我們做了多少?我們試著做一點點的修行,修這裡修那裡,心中對自己上師所教授的有疑問:認為並且也希望上師 教的法是真的,我想做的所想的都是為了上師。但是我們卻不是真正的了解上師所給予的教法不了解。教法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利益所有的眾生,我們卻認為如果做了一點點的修持,上師會高興。但這並不是上師真正想要的,不管你是為你的上師或是為人,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去培養清淨的虔誠心。依據絕對的真理,上師的教法每一字都合乎邏輯,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福德,足夠的智慧,以及我們是否與上師和教法有宿世的業緣,如果這些條件具足的話,那麼任何上師所教授的都是合乎邏輯的,並且符合絕對的真理實相。

但是我們並沒有做正確的準備去放下執著、厭離、無明等等,反而對上師產生了更多的執著。執著於「哦,這是我的上師。」而不在乎別人的上師。同時產生了許多的疑惑和困惑說:這位上師說這個說那個。然後另外一位上師又說怎樣怎樣。因此,你困惑了,對於彼此之間的教法產生疑惑妄念,因此產生了更多的障礙。所以最好是遵循一個清淨的傳承,來學習他的口訣和教法。

當然口訣和教法是不一樣的,教法是為了要得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可以去學習不同的教法去瞭解一切的現象,它的本質實相。但是口訣是遵循上師的言教。如果上師說如此去做,你就必須去執行,那麼你便能夠從中得到利益。這是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所做的準備。


我們可以培養對信任的對象是的信任可靠並且培養專一的虔誠心,而這專一的虔誠心並不只是為了上師,也不是為了本尊,更不是為了蓮師,因為蓮師根本不需要你的虔誠心,綠度母、阿彌陀佛、金剛薩埵、普巴金剛等等。這些本尊根本不管你是否服從他,他們不需要任何東西,因為他們已經獲得完全的圓滿。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能夠正確的遵循教法。我們需要去檢視自己是否正確的遵循教法,不論我們了解與否,為都應該為死亡或下一世做準備。


但在這世間,如果我們問你是否已經為下一世做了準備?我想沒有人會有一個好的答案。但是如果你問你是否已經為新年做的準備?你是否為了2022年、2023年做了準備?那麼每一個人都會有他的計畫和準備?自己感覺非常聰明的樣子。但無論你如何準備,包括了做為一位非常成功的公司領導者,但最後你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得到。雙手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就如同密勒日巴祖師所說的,即使我有一百年可以活有足夠的食物、衣服等等可用。一旦死亡來臨時,我只能雙手空空赤裸的離開這個世間,什麼也帶不走。但是卻沒有任何人為下一世在做準備。除此之外,也許我不應該這樣說,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很愚蠢。不相信有下一世是因為無明,人們不知道有下一世,這種種的障礙呆有生起慈悲心,真誠的去讓眾生瞭解這個實相。

什麼是生命?什麼是輪迴?誰帶領我們到下一世?誰帶領我們到畜生道?誰帶領我們去人道去天道?去阿彌陀佛的淨土?我們必須要去尋找,實際上並不是別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帶領我們去任何地方,是我們自己。自己負有完全的責任,自己在這一生所體驗到的快樂、痛苦、好壞的生活,包括了對於教法有興趣、有虔誠心,這些都是自己的責任。


另外一個準備工作就是在佛法當中有許多的本尊諸佛,這些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些人只有百分之十的相信,有的人百分之三十、四十相信,有的百分之六十相信,要百分之百的相信是困難的。


有一個阿彌陀佛的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觀音的淨土,蓮師的銅色山淨土,雖然修持,但卻以懷疑的心態去問蓮師的銅色山淨土在哪裡?它是如何產生的?有多遠?誰能夠去?這裡人們常常問這些瑣事,但最終什麼也得不到。這個就是為什麼佛說:如果有人問一個螞蟻窩有多少隻螞蟻,佛陀能夠馬上回答數量。但是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呢?例如人類的數量,就算知道有幾億人口的數量,那麼對我們本身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真正要知道的是如何脫離輪迴,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脫離輪迴?要如何做才能脫離輪迴?如何去準備才能脫離輪迴?我們要捨棄的是一切負面的煩惱和惡行,我們需要專注修行的是善行和正面的情緒,這些都是關鍵。有些人研究佛教的哲學說:四聖諦只是世俗諦而已,並非真正的勝義諦,並且認為是較低階的教法,而大乘當中所說的空性、六度、菩提心和本尊才是真正的較高的勝義諦。但是,自己本身卻不知如何去遵從這些教法,這就是為什麼三時世界,沒有一個人比蓮師具有更高的見地,蓮師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金剛持符,甚至阿彌陀佛或釋迦牟尼佛,一切剎那間圓成於蓮師自身,沒有比法身更高的佛,法身佛等同於蓮師。蓮師又說:無論我的見地有多高,有多麼寬廣,但是我的行為卻是非常的細微,所謂的細微指的就是非常嚴格的遵循業力法則。一旦轉化如同心經所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苦集滅道,當你到達那個境界時沒有業力可言。但在我們到達那個境界之前,因果業力法則是非常嚴苛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找任何的理由何藉口,這就是在此時此刻,我們必須要做的準備,去遵循教法去實際的修行,專心一志的禪修,正確的修行。

我們都具有這種潛能,能夠在此生獲得證悟。如果不能,至少在中陰的時候,或者是下一世能夠解脫證悟。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具有證悟的因緣條件,也就是佛性或者是說本淨的自性,而這個是唯一的希望,也是主要的原因以及可以獲得證悟的可能性。如果我們遵循佛法正確的修行,任何人都能夠獲得證悟,諸佛本尊永遠都在這裡,只要覺得與他有緣,不論是蓮師、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或五方佛,只要對他具有虔誠心,同時心起意樂想要修持,只要專注並且百分之百的信任,完全的遵循修持。如果此生能如此的去做準備,這個是進入中陰階段時最好的準備工作。如同我之前所說的,在此生做好準備工作,獲得證悟。如果您已經完成了這個準備工作,你就不需要進入中陰階段,如果不能,至少在中陰的時候,因為自己生前以及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死亡的時候,四大種融入的過程當中,淨光開始出現的時候,你能夠馬上認出,這是自心本性的顯現,就如同你在眾人聚集當中,剎那間能夠認出你的朋友、家人。同樣的,如果生前能夠非常的熟悉這些修行,在法性中陰淨光出現的時候,在那剎那間,你能夠認出這個淨光就是我們心的本性。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沒有任何其他的障礙,一旦你認出了本淨自心,那麼你就已經圓滿成就。當你認出本淨自性,那麼當下你就能夠解脫,獲得證悟。

在內密中,有這些高階的清淨的口訣教授,例如中陰得度法。這些教法在剎那間認出自己清淨的心性而解脫獲得證悟,能夠做到,如此是因為在生前修持本尊法了悟到真實的自心本性,包括在大圓滿當中所教授的頓超以及立斷,奉獻你的時間來修持,那麼解脫就變成一件容易的事了,包括去阿彌陀佛淨土也變成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你信任阿彌陀佛,只要遵循阿密陀佛,修持觀想咒語儀軌等等,但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最後一口氣的時刻,這是最重要的準備時刻,你必須要保持清淨的發心感受阿彌陀佛,蓮師或者任何其他的佛與本尊,保證任住清淨的見地,也就是大圓滿的見地,中觀的見地,或者是大手印的見地,或者是任何的本尊,不論是哪一尊,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只要想著他,那麼此時你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最好的是當所有的大種元素消融的時刻,你能夠在那一剎那投身到淨土當中。如果不能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法性中陰。首先淨光會出現這個時候,有許多的機會可以獲得解脫,之後便會有五方佛或是其他的本尊,一個接著一個出現,例如寂靜尊,本尊充滿了整個虛空,當你生前熟悉這些教法時,一旦在中陰中見到這些顯像相,當下便能夠認出是自己本淨的自性外顯,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再修任何的方法,也不需要禪修。只要當下認出,你的心識便能夠完全的融入而解脫,這個就是你如何準備中陰的工作。

另外,我們如何以簡單的方式為中陰做準備?首先必須要知道自己即將死亡,例如醫師宣布你有癌症的時候只剩下幾個月幾週可活,在初期你遵循前面所說的方法,正確的做好修行準備。百分之百的專注於此,不需要擔心恐懼困惑,不論是癌症或新冠狀病毒等等的這些疾病,即使你很健康,你也百分之百的確定終將會死亡。我們不應該如此的愚蠢無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做準備,那麼你就真正的愚蠢浪費珍貴的人生,浪費了你所有珍貴的機緣、珍貴的教法。你本來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的準備,然而現在才後悔,不要如此。

要放下對此生的執著,對這身體的執著,對財務、對家庭、對眷屬等等的執著。無論你執著於否,終究是要分開的,那麼執著貪戀又有什麼用呢?這個就是所謂的放下執著,隨他去。這完全決定在於你的心,這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心從一方面來說,是非常複雜的,非常有力量。而強大的如怒氣妄念變得如此強大讓你發瘋,有時人們陷入了愛情,想著對方,不論是男是女,覺得他很美很好,我是多麼的喜歡他/她,不斷地升起妄念。一開始很好,一段時間後,因為某些事情的發生,心情開始變得非常沮喪、情緒化,甚至愚蠢到想要自殺,這些都是因為無明。

心如何能夠導致一個人死亡?因為心可以製造種種的問題,因為無知,沒有接受到這些教法,浪費時間。但是要了解心也只是一個念頭、這一刻當你生起妄念的時候,隨他去。因為念頭並不是一種有形體的堅固出眾的物質,你沒有辦法將它提起移動它或者是把它丟掉,它僅僅是一個念頭而已。一旦你隨他去,它就消失了,就是如此簡單。

如此去在心上下功夫,在死亡的那一刻不一定永遠是痛苦的。它決定於你做了什麼準備。如果你有做修持,例如地獄道眾生四分之一劫的時間都必須待在地獄當中,一個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地受苦,他們沒有一刻不在受苦,即使是大修行者得到極高的證悟,但是由於某些業果尚未完全的清淨,這些大修行者仍然必須承受這些果而導致身體上的痛苦。但是一旦你有萬全的準備和修行,那麼你便能夠瞭解,即使是這些痛苦也只是一種幻象而已而能夠去承受它。心裡面會想這是一件好事,我正在清淨我的業力。當我們生病的時候,遇到障礙困難、恐懼受難,這些上師或者是瞭解教法的人知道這些都是業力所投射出來的現象,因此會想這是好事,我在清淨我的業力,所以不會在下一世遭受到痛苦。

許多修行者做了一點點的修行,一旦有了痛苦,例如 膝蓋脖子痛、腰痛、頭暈等等現象就覺得苦。那麼你如何去清淨你的業呢?業力無論遲早都要成熟的,而你沒有任何的理由何藉口,業力即使經過了許多年也不可能將它滅掉,或者是像房子在幾百年之後會傾毀消失,業力絕對不會如此。這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所有的眾生所造的業力,即使百千劫時間過去了也不會耗盡,它一定會在某一世成熟。唯一能夠清楚業力的方法,就是透過修行,不斷持續的修行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在這一世去承受它的果報,那麼在下一世,你就不會遭受到這些苦果。這就是為什麼瑪爾巴祖師折磨密勒日巴的緣故。並不是瑪爾巴痛恨密勒日巴,瑪爾巴祖師事實上對密勒日巴有非常大的慈悲關懷和愛護。但因為密勒日巴造了許多的惡業,這個就是為什麼瑪爾巴祖師要去辱罵他,要去折磨他的原因。因為這樣做是要成熟密勒日巴所造的惡業去成熟他的苦果,讓他承受這些苦果。因此他能夠成爲一個接受教法合格的法器。

當他的惡業幾乎完全被清除的時候,瑪爾巴祖師才開始給她所有的教法和口訣,雖然瑪爾巴祖師是如此的慈愛密勒日巴尊者,但是在外相上瑪爾巴祖師總是示現對密勒日巴的痛恨。但同時,密勒日巴尊者也知道這是具德的上師,我和他具有法緣。如果不能夠瞭解,同時對上師沒有信心,沒有信賴,也沒有智慧,會覺得這個上師是個瘋子,他從來沒有喜歡過我,那麼我為什麼要去仰賴他?我應該現在就離開去尋找其他的上師,但是密勒日巴尊者從未生起這樣的邪見,這個就是業力。如何可以經過修行去淨除惡業。

因此如此去放下執著,當我們躺在病床上面的時候,在死亡之前,當我們有力氣有這個機緣有時間,同時又有正面的因緣條件,那麼就從現在起,就應該要做好準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在最後一秒鐘才做準備是真正愚蠢的人。

如此去放下對一切的執著,執著於任何人一點益處都沒有。在80 年代的時候,在南卓林寺有一位老喇嘛追貝諾法王非常多年,他的一生都用在修行上面。後來當他得到咽喉癌的時候,他不能夠吃固體的食物,只能夠喝一些奶茶。那個時候寺裡的眾僧也都會喝奶茶當作點心,那個時候的只有一點點茶葉奶水和一點點的鹽巴。但是在這個老喇嘛的心中認為所喝到的這個茶具有所有僧團的加持,因此他持續的不斷地喝著這個奶茶。

同時他也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他把所有的財務列了一張單子。那個時候我是南卓林寺的監事,我和其他的喇嘛去見他。他之前有非常白的鬍鬚,他的相貌非常的莊嚴,但是那個時候他變得非常的瘦弱,只能靠著喝奶茶來維持生活生存,他大概活了兩個月。

他將他的財物全部布施給他人,僅僅留下他的僧袍而已,其他的東西全部佈施供養出去,包括了供養給這些偉大的上師們,如尊者、貝諾法王、大寶法王和敦珠法王。

他用僅剩的幾百元的印度盧比供養給這些上師,同時也包括供養給寺院。許多過去曾經請他修法的人來看他並對著他說:喇嘛,你變得如此的瘦弱。這些人變得非常的情緒化,非常的難過的哭著。

但是這位老喇嘛卻說:你們到底在想什麼?你們在為我哭泣嗎?真是愚蠢。你們應該為自己哭泣吧!看看你們自己,你們到底做了什麼?你們做了什麼樣的祈請文和修行嗎?累積了多少六字大明咒?累積了一億遍嗎?做了多少的大禮拜?你們到底做了些什麼?你們只會做輪迴中的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已。為你們自己而哭吧!我已經為死亡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我知道我即將離去,同時也知道我即將前往何處,我要去淨土了,因此你們不用為我哭泣。倒是你們應該為自己而哭泣。

所以當你做好準備,雖然在外在上看起來是病弱的,但是心中卻由喜悅為死亡而喜悅。因為這個業力所形成的身體障礙了我們,心裡面想做的事情身體卻無法達成,但是如果沒有了這個身體,我們也無法說話,心也不能做什麼事,即使心能做觀想本尊等法,但身體卻變成一種障礙,這個就是業障。

因此當心識離開身體時沒有任何其他的障礙,這個時候就有機會能夠容易地獲得證悟,就像這個老喇嘛一樣,他奉獻了他的一切。不只如此,當他開始生病的時候,他將他每天所獲得的財務奉獻給寺院,請寺院修持中陰救度法、阿彌陀佛、金剛薩埵等法。他將他的財務供養給寺院,包括了茶和食物等,沒有執著的供養出去。同時也給予他的親屬一些建言。

最後當他臨死前,他對旁邊的人說他要去沐浴,然後請旁邊的人去取黃色的袈裟。當他穿好安坐著便就圓寂了,這個就是如何為中陰解脫做準備的方法。

在最後一刻如何去放下,執著,包括了家庭、自己所喜愛的人、孩子等等,執著這一切沒有任何的利益。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家屬們哭泣,或者是做出其他情緒化的反應,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反而在這個時候,應該告訴亡者為死亡做好準備,我們也會為您祈禱,我們會為您共登做善行,讓亡者平靜的往生。不要對亡者哭泣同時對他說,我愛你、我想妳等等這些話。

在死亡的時候,四大種或五大種開始消融,地融入水,水融入火,火融入風,風融入到心識當中,最後心識融入到空性當中。當外觀出現死亡的徵兆時,內在的心識尚未完全的離開,因為內氣的關係,外在即使生命的徵兆已經沒有了,但是內在並未完全的死亡。當你觸摸說亡者的心臟位置仍然會有一些餘溫存在,這個表示內氣尚未耗盡。大部分好的修行者在融入的這一刻認出了這個過程。

在文武百尊和中陰教法、西藏生死書和蓮師的中陰教法當中都有說到,如果在死亡的那一刻能夠聽聞到這些教法都有可能獲得解脫。最好的是在死亡的時候,如果能夠請到一位具德的喇嘛,或者是其他的修行者,具有清淨的三昧耶戒。如果沒有的話,至少對於中陰有些認識的這些人,都可以在死亡的人耳朵邊念誦這些教法。

亡者在大種融入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聽到這些聲音。因為外在的顯現雖然已經死亡,但是內在的心識還在。不過,當然這個還得決定於你是否是一位好的修行者。每一個人的體驗都不同,如果你有許多的惡業、憂心、恐懼,那麼你就會看到許多非常可怕的景象。如果你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那麼整個過程就會變得非常的平順。
如果你有修行,那麼你便能夠在這個時刻安住在禪定當中,最後心識離開身體。

好的修行者,這個時候會進入禪定中兩天、三天、四天、五天,有的到一個禮拜的時間之久,那個時候外在雖然已經死亡,但是內在仍有心識。因為如此,他的身體看起來並不像一具死屍。就像我們尊貴的具諾法王,在他圓寂後的一個禮拜當中,安住在禪定當中。當他生前生病的時候,他的膚色是非常黯淡的,但是在這個死亡後進入禪定的時刻,他的臉反而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不像一個病弱的人。一個星期後,他的心識離開身體,他的臉才慢慢改變,頭也微微的垂下來。這些偉大的上師在死亡的時候安住在這種禪定當中。

當心識離開這個身體的時候,會體驗到頭頂的種子字—杭,也就是從出生的時候,由父親那裡得來的白色明點開始下降,而在肚臍這個位置有一個紅色的明點會開始往上升。當這兩個明點在心間會合的時候,亡者會突然覺得一片黑暗,並且當下昏過去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會在從這個昏迷當中甦醒過來,就在這個時刻淨光便會出現。如果生前有修行的話,便能夠在當下認出淨光。這個淨光稱為母淨光,它是所有眾生的基,也就是佛性,也就是法身,即自心本性,而子淨光就是我們的修持,在我們心中所含藏的這個修持,如同在一個數百人聚集的大市集中,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在這裡尋求他的母親,在遠處一旦他見到他的母親,如此便能夠馬上的互相認出對方並且互相的擁抱,二者相合,當下獲得證悟。

這個完全決定在於活著時候,也就是生處中英,這個中陰階段相較於其他的中陰是最重要的。

另外,你們也聽過有關頗瓦的修持方法或阿彌陀佛法。萬一發生死亡的時候,可以修持頗瓦法。在頭頂會有一些徵兆出現,些許的頭髮會掉落或者是冒出一點點血水,心識可以從這裡離開,否則心識會從身體的八個穴位離開而再度的輪迴。如果你生前有修過頗瓦法,便能夠在這個時刻將心識投生到阿彌陀佛淨土,那麼就不必經過中陰的階段。

如果沒有修過,無法在法性中陰淨光出現的這個時刻獲得解脫,那麼就會再進入到下一個中陰的階段。這個時候五方佛會出現。首先毗盧遮那佛父佛母會放光,然後出現在虛空中,如果有修過文五百尊,看過文武百尊的畫像,那麼在那個時刻,你便能夠認出毗盧遮那佛,之後會有金剛薩埵、寶生佛、阿彌陀佛、不動佛等等的佛父母本尊出現。如果在生前有修行,那麼這個時候就會喚起你的記憶,過去東不但的修持金剛薩埵,觀自己為本尊。

本尊法必須要努力的修持,並且能夠保任助觀想,不管是對生本尊或自生本尊,不斷持續的修持,直到能夠完全的觀想出本尊,不管是對生本尊或是自生本尊。如同之前我所教授過的本尊生起次第當中的教法或四釘等等。這些教法都必須要運用在修行當中,不然法是法,聽了雖然能夠種下種子,但是如果不去修行,就好像手中有工具卻無法使用,或者是有所有一切的食物和鍋碗瓢盆,但是如果你不煮的話就吃不到,無法去除你的飢餓。即使煮好了也不夠,你必須要去親身的常去吃,才能夠解決飢餓之苦。

今天大家都是如此的注重健康,不僅僅是為了要去除飢餓,同時更要活的健康。雖然如此,人們仍然做許多對健康沒有意義的事情。即使知道,但因為習氣和貪戀味道,人們仍然吃著喝著不對的食物,雖然他不會在當下致死,但是長時間累積下來,一旦累積一定的量,人們便開始生病,醫生便開始治療,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有效果。

同樣的,我們的修行必須盡力的去修持,而不被輪迴的俗事所干擾散亂,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修行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首要的工作而不是偶爾為之。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修行者只把修行當作是偶爾為之的工作,反而輪迴的俗事變成是首要的全職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在一天結束之後,大家會感到恐慌的原因,但已經為時已晚,因為不知道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不只是現在,一直到你解脫獲得證悟為止。

在證悟後,你可以利益更多的眾生。我們每次在修法前都說首先要生起菩提心,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目的就是如此。

在之後有五方佛會開始現前。這個時候,如果你有完全的準備,你也有機會能夠去認出而獲得解脫證悟。但是如果你錯過這個機會,佛的光芒會變得非常的明亮的照射著你,在中陰的教法當中說,毗盧遮那佛會前來迎接你,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叫法沒有這種習氣,同時也沒有坐好準備工作,由於佛光非常的明亮而且刺眼,旁邊因為你的業力而即將投身的地方的光芒會比較微弱,因此你對非常明亮的佛光感到恐懼而選擇較弱的這個光明處,因此投身到六道當中,這些完全決定於你修行的業力。

之後,同樣的其他的五方佛等等會出現,如果當下你也沒有辦法認出而獲得解脫,那麼之後憤怒相的本尊便會開始出現,普賢王如來佛父母,便會變成憤怒向的黑嚕嚕本尊,三頭六臂而且面目猙獰,就像在金剛舞當中所看到的那些面具,就是代表忿怒尊的相貌。為什麼本尊會變得如此的可怕?並不是因為他們在生氣,想要嚇唬你,而是當你的業力非常的粗重,同時又非常強烈的執著,無法選擇這個光明而選擇投身六道的微弱的光明處。寂靜尊無法在那個時候幫助你,那麼就會由忿怒尊出現。

如同父母對小孩溫柔的告誡,有些小孩子非常的調皮,沒有辦法聽進去這些告誡,那麼父母就必須要用比較嚴厲的態度,讓小孩子害怕而聽從。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也不應該從心底發出對小孩真正的怒氣,因為這個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父母都疼愛照顧子女,但往往因此而生起了真正的怒氣,這個是錯誤的。父母只能夠在外相裝出憤怒向,但是在內心仍然必須保持慈悲以及愛心,如果真正的生起氣來反而會造成問題,有時甚至造成死亡的意外事件。在新聞報導裡面,常常聽到有些父母因為無明的障礙。有時因為找不到其他的方法來教育子女,因此他們便感到沮喪、酗酒,有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孩子。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並且去試著改正自己。

忿怒尊具有慈愛和慈悲的智慧,他們顯現憤怒相是由大悲心中所化現的,而且是沒有分別念的大悲心,是為了要引導終身到正確的道路上。所有的忿怒尊完全沒有想要去恐嚇嚇唬人類或者是眾生,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瞭解到的。

之後,這些忿怒尊會發出可怕的聲音追趕你,而你因為恐懼而奔跑。當這些情況產生的時候必須要謹記一切的現象都是由心所投射出來的,淨光是本淨自心向外的投射,而五方佛\也是自己本淨自心向外投射。當你生前沒有這樣的修行,你就無法見到他們是真實的本尊。同樣的忿怒尊也是本淨自心向外所投射出來的顯相,當心被障礙被染垢、情緒煩惱和瞋恨等等所障礙住,我們就沒有辦法真實的見到這些本尊。我們的心因為這些障礙染垢而向外投射出忿怒尊,這完全是我們負面的心識所投射出來的顯相。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口訣當中說此時一切發生的現象,你必須要瞭解到一切皆為幻象,沒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不論是正在追逐你砍殺你的,震怒真或者是可怕的頭手武器等等追殺你,這些沒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當下對此有了解,那麼一切便會消失,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夢饜一樣。這些可怕的夢饜是你心是向外所投射出來的,在中陰所發生的可怕景象,也是因為負面的心識向外所投射出來的。所以說,在此生也就是在我們活著的這個身處中陰的階段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的教法當中,大乘說一切的現象如幻象如夢境一般。在金剛乘當中則說,見一切的現象為本尊的顯現,具有清淨的見地。這就是為甚麼金剛乘說,所有的修持必須要有清淨的見地來看見外在一切的顯相,也就是我們心是清淨的,向外投射所顯現出來的如同蓮師的銅色山淨土和阿彌陀佛的淨土。而上師就是蓮師,是阿彌陀佛,或者是觀音菩薩,其他我們所見到的人都是蓮師的眷屬,或者是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的眷屬。必須如此地去瞭解去相信專注,時時保持清淨的見地。

在金剛乘中說到一切都必須要視為親近的培養這種習氣,這種習氣並不容易培養,而且一般人也不見得能夠容易的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在金剛乘當中的教法,如大幻化網中有非常的詳細的說明見地,如何去視一切的現象。在灌頂當中的升起次第迎請都有非常詳細的解釋,例如在灌頂當中說到觀想自己為本尊,迎請智慧本尊前來降臨,並且融入,你不只是升起本尊,現在你就是證悟的本尊,你必須真正的相信,並且去保任助這種清淨的見地。

如果能夠去遵循這些口訣指引,而且毫無疑問的去相信,那麼在灌頂圓滿的時候,便能夠當下獲得證悟。這個曾經發生在過去的因渣菩提國王身上。當釋迦牟尼佛給他灌頂的時候,化現本尊給予灌頂,而當灌頂圓滿的時候,因渣菩提國王當下獲得圓滿的證悟而解脫。但是看看我們在灌頂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夠專注的去瞭解感受,並且相信灌頂?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妄念,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心,裡面總是在想我喜歡這個灌頂,我不喜歡上次的灌頂。心裡面總是想著這個那個的,那麼灌頂就無法完整的給予你,當然你也沒辦法在灌頂圓滿之後獲得證悟。

因此,你必須要去瞭解到實相,究竟的實相,絕對的真理。當然佛教在西方存在時間並不長,特別是金剛乘就好像幼兒一樣,許多人對此並不熟悉,一方面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開示,也沒有足夠的暸解,大家又是如此的忙碌,沒有時間去學習。心也被所謂的科學科技的知識所填滿,被外界的俗事所散亂干擾,同時科學又是以能夠聽的見,能夠看得到為憑,否則便不承認它的存在。

然而,新是非常難以用科學見到的,例如本尊等等,這些教法是不容易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這個必須要透過你親自的學習了解。雖然如此,在佛教當中包括了金剛乘也沒有說你必須一開始就完全相信,反而舉出了許多的邏輯和因明的例子。過去證悟的諸佛本尊修行者和上師門的故事,你必須如此的去教育自己。同時,這個也是做好準備工作的一種,你才能夠在中陰階段中認出自己的自心本性。

不論你生於美國亞洲或者是南極洲,甚至三千大千世界,只要有心識就永遠與佛性不可分離,與本淨自性永遠都沒有分開過。這是佛教當中非常獨特的一個教法,一直到更高的教法,包括了阿底無上瑜伽更直接的說明你就是佛。如果你能夠當下認出你的佛性,那麼妳就是佛,你與佛無二無別。

在密續中說眾生即是佛,但因為暫時的妄念煩惱而障礙的佛性,一旦障礙去除了,你就是佛。你從一開始就是佛,現在只是因為障礙,也就是輪迴新主宰了我們本淨的自性,一旦這個障礙如同天上的雲被去除了就能夠見到天空,見到太陽的光芒。雲並非天空的本性,只是因緣條件而現前的。當風輕雲散的時候,那麼天空就會出現太陽的光芒,便能夠照耀。

在內續當中提到了清淨的法門,如果能夠去淨除這些染垢,佛性就會現前,你需要去學習去了解,同時還要加上實際的修行。如果不去修行,即使有再多的知識,也沒有用。譬如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大弟子阿難和舍利子等等,都得到他的教法,但是阿難尊者並沒有做實際的修行。其他的弟子在修行後都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唯獨阿難,他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弟子,並且能夠完全的記住所有釋迦牟尼佛的開示,但是卻沒有實際的從事修行。因此有一次他們弟子在開會的時候設了一個條件,只有阿羅漢果位的弟子才能夠參加,因此阿難無法參加這個會議。他覺得非常的慚愧,同時他也認真的思考其中的原因,從此他便開始實際的修行,最終也獲得了阿鑼和的果位。


在淨觀中,阿難才了解到並不是這些阿羅漢要為難他,才不讓他參加會議,而是因為希望用那個方法來刺激阿難尊者,讓他實際的去從事修行。同樣的有時候,一些上師會羞辱責罵弟,這個是為了要讓弟子能夠修正自己的行為。


我試著把所有我所知道的教法都放在這一次的開示當中,如何去放下執著為中陰做準備,以及為死亡後的中陰階段來做準備。但是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開始就到這裡圓滿。

Khenchen_Guru_s.jpg

概論:

堪千策旺嘉措仁波切是佛教金剛乘白玉傳承中尊貴的上師,同時是一位眾所公認的大學和大圓滿的大師,在世界各地備受喜愛。 在此教學中,堪千全面概述了佛教徒對生命終結的看法和方法,並提供了實用建議。演講內容包括對死亡中陰,法性中陰和生處中陰等等的中陰簡要介紹,並提供了一個完整經過審定合格的資源,並著重於各種主題,可幫助修行者為生命的最後時刻做好準備。

TLC Transitional Life Care is a 501 (C) (3) Non-Profit Program

bottom of page